6月起,德国将实施夏季入境防疫规定,承认世卫批准疫苗
从6月1日起,入境德国的人将无须再出示‘3G’证明。但这不适用于来自病毒变异地区的旅行者。入境将无须出示“3G”德新社报道,鉴于新冠病例数量下降,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希望在6至8月放宽进入德国的规定。···
入境将无须出示“3G”德新社报道,鉴于新冠病例数量下降,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希望在6至8月放宽进入德国的规定。“我们将在8月底之前暂停‘3G’规则(已完全接种疫苗、感染过新冠病毒痊愈、新冠检测阴性证明),”劳特巴赫告诉记者。从6月1日起,返德的旅客和其他入境旅客无须再证明自己是否已接种疫苗、已康复或已检测。德国目前的入境规定将于5月31日到期。根据该规定,所有12岁以上的入境者仍须提供‘3G’证明。但对于来自病毒变异地区的旅行者来说,严格的规定仍将适用:他们必须在入境德国后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即使他们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或已康复。“如果定义了这些区域,则入境者必须被隔离,”劳特巴赫表示。该规则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适用。“即使夏季发病率较低,我们也必须在全球大流行中保持谨慎。”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被指定为病毒变异区。
放宽限制暂时只是“夏日限定”当地时间5月25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对入境防疫新规的修正案。其中还规定,此后除了欧盟批准的疫苗之外,世卫组织批准的所有疫苗也都将在入境德国时得到承认。不过,种种对防疫限制的放宽还只是“夏季限定”。本周,劳特巴赫也已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适用的《感染保护法》将于9月23日到期,他希望能在秋季之前完成对《感染保护法》的修改,以便为秋季防疫工作增加更多可能性,比如届时重启室内佩戴口罩义务。
过去一周中德高教领域 / 交流合作频繁驻德大使:培养更多跨文化高层次人才图片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官网日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应邀出席27日举行的“中德学术合作的新战略方向——同济大学与德国伙伴高校合作论坛”并发表致辞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50年来,中德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各领域建立的对话合作机制多达70多个,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德两国紧密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中德高校共同实施有1300多个合作项目,特别是跨境办学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德国高校在华建有6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国青年一代对对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中国已有150余所高校开设德语专业,德国也有超过3万人学习中文。吴恳希望,未来双方高校肩负起更多责任,通过紧密交流,共同应对挑战,为这个世界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包容心态的跨文化高层次人才,为寻求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贡献“中德高校的共同智慧”。

西安交大举行“德国高校机构座谈会”5月25日,由西安交大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共同组织,六所德国高校及机构驻华代表处线上召开的“德国高校及机构座谈会”暨“在德国读博及奖学金宣讲会”在线举办。中德双方代表就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加强科研合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初步共识。座谈会后,六所德国高校及机构的代表为学生们带来了“在德国读博及奖学金”专场宣讲会,超过600名师生通过直播平台线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