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青春正好
摘要
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5月5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新时代青年身怀星光点点,照耀着长···
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5月5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新时代青年身怀星光点点,照耀着长空,无论哪一种奋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脉搏,记录着梦想的声音。
9.7万
追寻百年青春历史永怀赤子之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一代代青年汇聚在党的旗帜下,用拼搏与奋斗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歌。
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炮声,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19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站在时代斗争前沿,天安门前的呐喊震惊了神州大地,赵家楼的大火照亮了世界东方的天际。伴随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社会舞台上开始奏响激越的青春旋律。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在了时代斗争的前沿。 五四运动中的年轻骨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地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促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密切地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党的早期组织的筹建过程中,共产党的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陈独秀便指派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
图: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俞秀松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地方青年团组织的书记,团的机关就设在当时上海法租界的一个普通民居——霞飞路渔阳里6号。为了联系和团结进步青年,上海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就在这里开办了中国党、团组织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并且在这个学社的学员中发展青年团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会上通过了团的《纲领》和《章程》。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创办了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1953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全国团员已达到900万人。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入21世纪,2008年,共青团召开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团章。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共青团百年历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青年继往开来。中国青年一起向未来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
图:四川省庆祝建团100周年主题展览2020年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衷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理想信念,是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指路明灯!
今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喝彩:“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在这些最美逆行者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的青年。他们刚走出校园,便披上“战袍”,毅然走向抗疫战场。在花样的年纪,中国青年奋战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拼搏在前、奉献在前。2022年,运动健儿驰骋冬奥会赛场:苏翊鸣、谷爱凌、高亭宇、任子威……青年运动员不断刷新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比赛纪录。新时代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而奋斗,绽放着青春最美的瞬间。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刻画了当代青年的状况、新时代青年发展取得的成就。

“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通过留学、务工、旅游、考察等方式,中国青年以极大的热情和包容的心态,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出国留学是中国青年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1978年,中国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仅800余名;2019年,超过70万人出国深造,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650万人;1978年回国留学人员仅248人,2019年超过58万人学成回国,40多年来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20余万人。与此同时,大批中国青年通过旅游、考察、商务、劳务等方式走出国门、感知世界,2019年国内居民出境达1.7亿人次,中国青年认识世界的渠道更加广阔、国际视野不断拓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跑好手中“这一棒”,创造更多新的奇迹。
联系我们赠送1对1留学方案
